您的位置:首页 > 体育频道 > 时尚体育>正文

要“秋冻”更要“运动”

来源:中国青年网    时间:2017-09-19 10:58:38    浏览次数:     字号:TT

俗话常说“春捂秋冻”,随着早晚温差变大又到了乱穿衣的季节。李林华就深有体会,今年27岁的她在一家策划公司上班,但因为经常需要加班,晚上走出写字楼时的体感也成为她判断秋天是否来临的不二法则。她说:“因为我们上班时间比较晚,早上九点到办公室就可以了。但是下班的时间非常不固定,又不想包里多装一件外衣,所以现在就出现了早上上班觉得热,晚上下班觉得冷的情况。”

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

      在“耐寒”锻炼中,对于寒冷的适应,医学上称为“低温习服”或“冷习服”。指在低温条件下,经过一定时期的锻炼,使人对低温产生一定的适应性,即对低温耐力的提高,对低温生理反应的减轻。任何物体对温度的变化都会产生热胀冷缩。人体也是一样,皮肤黏膜受到冷刺激首先表现为血管收缩。在初秋季节,通过简单的运动养成“耐寒”体质。

    初秋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,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,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。通过耐寒锻炼,人体的骨骼肌产生热量明显地增加,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加快,从而使人体的产热总量扩大,增强身体对寒冷的耐寒锻炼,还可明显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,促使呼吸道适应冷空气的刺激,从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能力。

    在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晚秋则切勿受冻。晚秋常有强冷空气侵袭,以致气温骤降,若一味强求“秋冻”,对健康无益,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。

“秋冻”要把握好度

    “秋冻”不只局限于少穿点衣服,更要进行体育锻炼,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。无论何种活动,都应注意切勿搞得大汗淋漓,当周身微热、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,以保证阴精内敛,不使阳气外耗。

    耐寒运动不能盲目进行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锻炼,要及时调整健身习惯,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,才能达到“耐寒”锻炼的效果。很多人认为,锻炼的时候要少穿,否则稍微一动就热得很。其实,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,衣服应该一件一件地减少,千万不要以为穿件单衣、冻得不得了就出门,以为靠运动产热来升温。同时,活动时间应由少开始,逐渐增多,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。

    在适当进行耐寒锻炼时也应注意保护好身体的四个部位。首先是腹部,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,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。其次是双脚,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,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,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,所以人们常说“脚冷,则冷全身”。还有脖子,这个部位受凉,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;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,不利于脑部供血。最后是肩膀,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,容易受伤。

选择适宜运动方式

    一般来说,耐寒锻炼包括:登山、步行、太极拳、洗冷水浴、骑自行车等等,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、兴趣来选择具体的项目。

    秋季温度变化比较大,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,登山能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。登山时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,速度要缓慢,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。高血压、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,以防产生不测。

    冷水浴就是用5-20℃之间的冷水洗澡,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。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,被称作是“血管体操”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,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,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,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。但是需注意不要一下子就从热水过渡到冷水,前期要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,之后再逐渐降低水温,如果还不适应,可以选择用冷水洗脸、冷水擦身等。

(责编:郝帅、张帆)

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

相关新闻
    无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