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(记者 黄昂瑾)近日,在由上合睦委会、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乌鲁木齐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——中亚合作论坛上,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、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原首席经济学家刘以雷指出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。
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,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了‘中国方案’和‘中国智慧’。”刘以雷表示。
作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载体,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至关重要。刘以雷认为,核心区建设要特别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。
一是要突出重点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提出要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,并对深化务实合作、拓展合作新空间提出了新要求。新疆要遵循国家发展战略,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,在聚焦基础设施与通道能力建设,构建亚欧立体大通道;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跃升;深化与中亚合作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做深做实,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。
二是要抓好示范。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十多年夯基垒台,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已具备由“大写意”转向“工笔画”的条件,下一步关键是树立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典型示范,用 “小切口”撬动“大场景”,以抓好典型示范破解发展瓶颈、释放潜能,以点带面推动整体跃升,让核心区建设的路径更清晰、成效更扎实,在亚欧黄金通道上率先蹚出一条高质量开放的新路,为国家向西开放大局提供新疆方案、新疆经验。
三是要当好“媒婆”。新疆以其地理区位优势正从“内陆腹地”转变为“开放前沿”,要发挥连接中国与中亚、欧洲的重要桥梁作用和“媒婆”角色。通过口岸、铁路、航空等多式联运体系,打造连接东西方的“黄金通道”;承接东部产业转移,扩大中亚产品进口,打造区域性国际初级产品加工配置基地、集散中心和特色产业集聚区;借助地缘和人文优势,依托国际舞蹈节、亚欧博览会文化展示周、丝绸之路健康论坛等品牌活动,加强文化、教育、旅游合作,增进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,推动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;建设“数字丝绸之路”“跨境电商一站式服务平台”,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、贸易融资、数据互联互通,为贸易、物流、投融资提供基础设施与信用环境。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深层次合作,助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。
同时,刘以雷提出三点建议。
一是解放思想,为适应新疆核心区建设构筑思想基础。推进新疆核心区高质量发展,是服务于国家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没有适应推进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,就不可能有推进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。要把解放思想、更新观念变为行动的自觉,坚决破除思想观念的障碍、跳出惯性思维的定式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,真正以市场经济的视角把握机遇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资源,用市场化规则链接国内外市场,用市场化的办法破解核心区高质量发展中难题和困难,推动工作落实,使新疆核心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二是改革创新,构建有利于新疆核心区发展的体制机制。体制机制是核心区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,唯有以改革创新破题,才能释放发展活力。要持续创新开放合作机制,拓展发展空间;完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,培育发展新动能;创新金融体制机制,强化金融支撑;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,提供智力支持。要通过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的改革创新,破除制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完善,为新疆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根基。
三是优化营商环境,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的环境。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、稳定市场信心、激发经济发展活力、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企业和企业家是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“主力军”。在新疆核心区高质量发展中,优化营商环境、营造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,是实现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。要围绕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方向,强化制度保障,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;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提升政务服务效能;优化法治环境,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;加大政策支持,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;构建亲清政商关系,营造重商亲商氛围。通过制度创新、政策支持、服务优化和法治保障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提供坚实支撑,助力核心区高质量行稳致远。











